第二,蛇感受到了震动。蛇几乎是没有听觉的,这是因为相比较大多数动物,蛇的耳朵结构太简单了,它们没有外耳和鼓膜的结构,这样就很难感受了物体在空气中的振动,从而听到声音,它只有内耳,听觉非常的迟钝。
不过,与蛇的内耳相连的一个器官耳柱骨能够起到传递声波振动的作用,但是传递的同样也不是空气中的振动,而是地面上的振动,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为了弄清楚蛇的听觉原理,科学家们进行了严谨的实验。他们挑选了11条蟒蛇作为实验对象,将每条蟒蛇单独放置在一个玻璃箱内,并在蟒蛇的正上方设置了一个大音响。
科学家们通过调整音响的频率和音量,进行了多种测试。实验结果表明,蟒蛇对80~160赫兹区间的声音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,这是低频声音的区间。相比之下,人类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~20000赫兹,由此可见,蛇类的听力灵敏度确实有所限制。
然而,我们之前提到过,没有外耳和中耳的蛇类是无法听到通过空气传播的声音的。那么,它们是如何感知80~160赫兹区间的声音的呢?
原来,这种低频声音不仅能够通过空气传播,还能在固体材料中传播,比如头骨。而中高频率的声音只能通过空气传播。这意味着,低频声音在传播到蛇的头骨后,会继续传播到其耳骨,从而被蛇感知到。
换句话说,蛇虽然听不到声音,但是我们在靠近它们时,走路产生的微弱的地面振动是完全可以通过耳柱骨传递给内耳,从而感觉到的。
因此,你见到蛇,无论是大喊大叫,还是沉默不语,对它来说没有什么太大差异,它也不会被尖叫激怒或者吓退,能够让它做出反应的只有地面的振动,而印度耍蛇人吃的笛子其实也是一种单纯的表演效果而已,也没有太大的实质性作用。
蛇靠什么躲避危险和捕猎?
上面我们说过,蛇通过地面振动来感知低频的声音,这其实是它们捕猎和躲避危险的重要手段之一,不过,这种手段偏被动,也就是威胁或者猎物靠近蛇时才管用,仅靠这个手段,蛇是无法较远距离的躲避危险和捕猎的,所以,蛇必然还有其他的方法。
从整体上看,蛇发现威胁和捕猎的手段主要还有两个:第一是热成像法,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的蝮蛇和蟒蛇,这是因为蝮蛇在头部有颊窝,而蟒蛇在嘴部有唇窝,这两个结构都是具有热成像能力的,靠着这个能力,它们能够在漆黑的夜里,准确的发现较远处入侵者的大小,从而决定捕猎还是逃走。
第二是收集法。收集法通常是眼镜蛇科下蛇类的觅食和躲避威胁的方法,而收集靠的是蛇信,这些毒蛇通过高频率的吐出蛇信,让蛇信接触空气,进而将空气中的气味颗粒贴合在舌头上,然后再经由神经传递给大脑。
而入侵者是会散发气味的,这些气味我们很难闻到,但是经由蛇信后,蛇就能准确分析了,通过不断的变化方向,蛇能锁定气味源的位置、方向,这样就能知道猎物在什么地方了。
最后蛇的听觉能力确实很差,这源于它们的耳朵结构过于简单,不过,它们的内耳配合耳柱骨能够对地面低频的振动有很有效的捕捉能力,从而让它们及时的做出应对。
除了我们上面说过的振动捕捉、热成像以及气味捕捉外,大多数的普通的无毒蛇靠的则是视力了,它们通常在白天活动,主动的用视力去搜寻猎物。当靠近猎物时,它们通常会先不动,等到猎物进入捕猎范围,然后一击必杀,所以,不同的蛇生存方式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。
END
来源:宇宙解码
版权保护声明:
西安科普是以传播科学科普知识为主的公益性公众号,均不通过采编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、软件、程序等)参与任何商业活动、获取商业利益。本公众号采编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,特此鸣谢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